澳门赌城国际文学文章
澳门赌城国际文学文章
当前位置: 澳门赌城国际_澳门赌城国际网址 > 澳门赌城国际文学文章 >澳门赌城国际, 美国上世纪60年代艺术对于当代艺术的影响之深远,相当于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震动之大。在KAWS这个以街头涂鸦起家的波普*艺术家的作品里,仍然能够见到非常明显的60年代艺术的影子。
近期亮相申城的多个展览中,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新中国主题美术作品集中呈现在人们眼前。这些视觉图像既是对新中国成立至今壮丽70年的回溯,又是对新中国审美和艺术语言变革与发展的记录,沉甸甸地镌刻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。
「疯狂卡通世界」系列
相信你一定已经发现,这些骷髅头小伙伴,都是“黑化”的米奇,那福相的大肚子,那手套和鞋,那小粗腿儿……
的确,KAWS好像懒得动脑筋似的,特别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巧妙运用经典的卡通形象:米老鼠、蓝精灵、辛普森一家、史努比......
本来已经够黑暗的辛普森一家,脑袋变成了KAWS的经典骷髅头,简直更加诡异。
这一辛普森系列,细细一看,其实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......本身已经乱七八糟的辛普森一家,闹得不可开交,脑袋都拧下来了。好不容易恢复了宁静,脑袋也重新安了回去,这下可好,爸爸的身体上是小宝宝的脑袋,宝宝的身体上,安了妈妈的脑袋……
让我来看看这些其他已经黑化了的伴随我们童年的小伙伴:
黑化了的史努比
黑化了的海绵宝宝
黑化了的蓝精灵
连米其林轮胎都黑化了
我们的小伙伴们全都黑化了
将黑暗的死亡元素加入天真无邪、阳光可爱的卡通形象里,颓废感倍增,这是对快餐般的流行文化的一种讽刺和批判。
自6月底于龙美术馆举办的展览“踱步:七十年的走过”,持续收获到热烈的社会反响,延长展期至10月20日。包括油画、中国画、版画、素描、雕塑、宣传画、年画等不同艺术形式总计近200件新中国主题美术作品的这个展览蔚为壮观,一帧帧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图像,以领袖与革命、战争与和平、敬仰与歌颂、新兴与转型、生产与建设、时代与步伐等六大板块,对70年来美术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类研究,全面展示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的源流与发展。其中,陈衍宁《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》、陈逸飞《踱步》、沈嘉蔚《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》等作品均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。回望这些作品,人们能够发现,新中国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了一个美学体系,家国情怀是它们最为深厚而鲜亮的底色。与时代、国家命运的紧密结合,对于社会变革风潮、历史奔涌涛声的回荡,形成了这些作品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格,让观展观众格外心潮澎湃。
「巨人国」系列
一走进大厅,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,“Wowwwwwww......”空旷的大厅里,巨大的雕塑零星散落着。稀稀落落的参观者显得格外渺小。
要理解KAWS的作品,就要认识他最经典的元素:人物的脸下方和两边都带有花边状的物体,眼睛也是两个叉叉。这花边乍一看特别萌,但是你认出来了吗,这整张脸其实是个骷髅头,传统海盗式骷髅头后面交叉的两根腿骨,和脸融合在了一起,骷髅牙齿也变成了花边状。
竟然能把骷髅头演绎的这么萌......
言归正传,占据大厅绝大部分面积的,是这组木纹雕塑。有一对骷髅小伙伴在勾肩搭背,另一对在拥抱,但还有一个孤零零的,手里拿着自己匹诺曹式的长鼻子。
看似热情的友谊,实际上肤浅又虚伪,两个小伙伴看似拥抱,两人的腿却分的老开,一看就知道想赶紧逃跑,满满的全是敌意。
这一组雕塑,诠释了友谊的真面目:全是谎言。一个人的时候,又像匹诺曹一样,端详着、擦拭着自己的长鼻子,在虚伪的友谊里痛不欲生。
再往里走,发现好多美丽小姐姐聚集在这个巨大的雕塑旁边,摆着娇滴滴的pose拍照片(导致我只能歪歪地拍一张照)。
不在现场看你们是不知道,这个骷髅小伙伴坐在一个巨大的、方正的白色房间里,入口稍稍封闭,白织灯寒冷的灯光从上面映照下来。非常压抑、非常无趣、非常烦闷,而这个小伙伴的心情如图所示,很抑郁、很狂躁、很无奈。
这正是许多当代社会的小伙伴所处的现状。
如果说你能在这个『巨人国』里面感受到什么,那一定是:“啊它们都好光滑,好想摸!”还有“它们真的好高,显得我好矮!”
Exactly。如果说古典艺术追求的是形与色彩的准确还原,那么当代艺术追求的就是一个带动身体感官的体验。雕塑们高及天花板,使用的又是极度厚重、坚实、光滑的工业材料,营造的是一种haptic experience*——感官体验。
你不由自主的好想触摸这些「巨人」,安慰一下这些孤独的心灵,可是保安叔叔虎视眈眈地盯着你;你觉得自己好渺小、好孤单。
这一切更是加深了这个展览想要营造的,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感。
这一体验带有60年代艺术的缩影。包括Richard Serra和Tony Smith在内的许多艺术家都致力于让自己的作品在观者的身上产生haptic feelings—感官体验。他们的作品大多都是规模巨大—可以与人同高,甚至可以高及10米,让你体验到自己的渺小,以及对象征自然力量的巨大事物的畏惧。
*
*
Richard Serra在巴黎大皇宫的装置艺术
Tony Smith 1962年的作品,Die
*
*
新中国70周年华诞到来之际,申城美术馆正迎来火红的艺术展览季。总计百余个主题展览将于沪上80余家美术馆集中亮相、献礼,以艺术化的视觉图像连缀出新中国成立70年间发生的沧桑巨变,走过的壮丽征程,实现的伟大成就。其中,中华艺术宫策划了“时代风采·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”“我的艺术属于人民——馆藏吴冠中作品展”等展览,刘海粟美术馆将举办“红旗漫卷: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”,龙美术馆推出“踱步:七十年的走过”“建设祖国: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”展览,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迎来“辉煌的70年——上海版画专题邀请展”……
这次的KAWS展中,作品实在太多,又没有一个官方分类,我就斗胆为这些作品分个类,也方便大家更清晰的欣赏。
经典视觉图像荟萃,回溯70年壮丽征程
「世界已沦陷」系列
一进来这个区域,就听到许多小姐姐感叹道:“哇我好喜欢这里哦!”如此喜爱,大概是因为她们看到了许多令她们无比熟悉的品牌:Guess, CK, DKNY, Tommy Hilfiger……
著名如Kate Moss,还是无法避免被加入KAWS的符号,就好像不止是虚拟的卡通世界,就连我们最熟悉的世界都已沦陷。
这就好似街头少年在街边的墙上喷上五彩的涂鸦,将光鲜亮丽、富豪阶级的城市划入了自己的领地一般,KAWS在代表着当今社会消费文化的海报上也标上了自己的符号。
这是一种明晃晃的宣言,宣示着对快速消费文化的批判,批评它的肤浅、它的不公、它的空洞,毕竟,在每一笔光鲜亮丽的消费后面,都是虚无。
这一幅作品,我要献给所有的宝宝们。
你们一天到晚买买买,就连KAWS都看不下去了,这幅画就是在和你说:“剁手吧剁手吧!”
=
联动长三角31家美术馆的“红旗漫卷: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”,将于9月29日起登陆刘海粟美术馆。展览总共汇集这些美术馆馆藏的70件主题美术作品,带领观众翻看新中国70年的璀璨篇章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各地掀起热火朝天的现代化建设,水电站、盘山公路、穿山铁路等在崇山峻岭之中全面展开,这令一大批从旧社会累累苦难中走来的老一辈艺术家深受感染,情不自禁拿起画笔描绘新中国蓬勃生产、建设风貌。这次展览就有这样一批作品备受瞩目,如刘海粟《打铁》《挑河泥》、吴青霞《农具革新插秧船》、朱屺瞻《万里奔流》、刘开渠《祖国胜景》等,以一种真诚、质朴、饱含热情的笔触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展览结束在上海的展出之后,还将选择“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”成员单位进行巡展。
「狂想」系列
每一个当代艺术家的笔下,都是自己心灵的世界。上一次在村上隆展的回顾里我们提到了草间弥生。她的波点作品是非常典型的心灵世界的展现,而我们也同样可以将KAWS的「狂想」系列作品理解为其疯狂不羁内心的写照。
画面中这绚烂缤纷、稍加疯狂杂乱的世界很难解读,但我们也并不需要去解读它。艺术家将自己的内心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,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理解他、欣赏他、同情他。
我拿了一根棍子
这幅画叫「我拿了一根棍子」,剪影状的人形压根儿没法表达这个意思。仔细观察它的色彩图案,才能发现竟然是无数根棍子。将手和棍子结合起来,也恰好可以精准地表达“拿”了“一根棍子”这个意思。
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艺术表达方式,人物所处的状态不再由它的动作所展现,而是由它的填充颜色来表现。
再来看看KAWS的其他狂想世界:
当然了,KAWS的狂想世界里,仍然少不了那些卡通元素们:蓝精灵、海绵宝宝......它们身上的元素被拆分、放大、重复、修改,成为了KAWS疯狂梦境的一部分。
KAWS与60年代的先锋艺术大师们非常相似,他重内心、重自我、反叛、不羁。他的作品在观者的内心里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,更是引致无限的深思。
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,民族的自信与自强,就藏在这些主题展览所荟萃的美术佳作中。它们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,以精神价值引领荡涤着人们的心灵。
可是小伙伴们有没有能够,在KAWS炫酷缤纷的作品里面看出尖锐的社会批判呢?